新闻中心
通知公告
要闻速递
厚植求知沃土 涵养科学精神——吉林省第二实验(高新 远洋)学校第四届科学艺术节活动展示纪实
2022版科学学科《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要充分发挥科学学科育人功能,立足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以了解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与宇宙科学、技术与工程等领域的一些常见基础知识,并初步形成基本的科学观念为基础,以科学思维能力、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的培养为重点,促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的发展。为进一步深化新课程改革,推进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我校将学校的优势资源转化为课程,并纳入学校课程管理体系,引导各个学科向拓展型课程方向去研究和开发。社团课程、学科大讲堂课程、STEM课程、项目式学习课程、统整课等特色课程,顺应了社会和教育改革发展潮流,内容丰富多彩,深受学生喜爱。这些课程的开展不但成为初中生素质提高和能力拓展的新式有效载体,而且也逐渐成为校园文化建设主力军,充分凸显出省二实验的课程建设特色。
本学期我校共开设了317个社团,其中,科学社团28个。为充分发挥九年一贯制的优势,我校建立从低段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到高段引领学生态度责任的进阶式科学教育培养体系。在全体社团教师的精心指导下,以项目式学习课程为依托,聚焦科学学科核心素养,在长期实践探究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树立科学观念、培养科学思维、探索科学本质及规律,理解科学、技术、社会、环境之间关系,逐渐形成的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这一过程极大的调动了学生们的好奇心和探究热情,他们积极合作、乐于分享、热爱自然、珍爱生命、大胆质疑、追求创新。
承继英语、语文、数学学科艺术节,2024年6月21日,我校举办了以“厚植求知沃土,涵养科学精神”为题的第四届科学艺术节汇报展示。孙成群副校长、孙爱华副校长莅临活动现场。参加活动的还有来自中小学六部门的600余名科学小达人。
课程中心马天放老师、南湖小学周正老师、高新中学褚英杰老师、远洋小学张翠老师主持本次活动
南湖小学一直把尊重学生学习欲望的天性,唤醒学生富于挑战的能性,激发学生主动创造的心性,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习性,作为项目式学习课题研发的指导思想。本次南湖小学部匠心打造了《风筝》主题项目式学习,极大了鼓励了孩子们在制作风筝方面的探索能力和创新意识。
南湖中学以社团为依托,开展了多项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热爱自然,珍惜生命”是本学期他们研究的主题。小乌龟有哪些生活习性?如何为它们提供适合的生存环境?带着这些问题,李龙娟老师和她的学生们进行了《小乌龟的生态家园》项目式活动展示。
“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人格养成教育是高新小学关注的重点。《护他成长,绿色创生计划》项目式学习为孩子们在实践中了解农业与养殖知识提供了平台。学生们在种花、养蚕、制作蚕丝扇、体验、学习和解决蚕宝宝整个生命周期里产生的问题的时间活动中,激发了无穷的创造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近几年,高新中学在跨学科项目式学习的课例研究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本学期,他们在《探索光与影的世界》项目式学习中通过光影效果与艺术实践,探索艺术和科学之间的联系,体会两者之间相互交融、相互启发的魅力。本次高新中学部进行了第四阶段课程部分成果汇报。
为激发学生对生命科学探索兴趣,真切感悟生命的珍贵,远洋小学三年级开展了《小花匠种植记》项目式学习课程。孩子们边跟着农业大学老师学种花边采用自主探究和搜集信息的方式,观察记录花卉的生长过程。四年级“小鸡的孵化”项目式学习也让学生们收获颇丰。
为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和探求欲。远洋中学以日常课堂为基础,开展了《水火箭》《半导体原件认识及生活化应用》等项目式学习活动,本次学生代表分享通过深度思考、方案设计及改进产品等过程,以解决实际问题的创新实践体验。
活动结束后,孙成群副校长发表了讲话。首先,孙校长对本次科学学科艺术节各部门的精彩展示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他指出,作为国家级科学学科实验校,全体科学学科教师要明确责任、担当使命、不负厚望;要解放思想、积极搭建平台、创设情境、示范引领,唯有智慧和爱心才能让未来科学家的种子在孩子们的心里播种、萌发;要为培养一批具有潜质、乐于研究、敢于创新国家科学研究事业的青少年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最后,孙校长又结合自己少年时的经历,对出席本次活动的600余名科学小达人们寄予殷切期望,希望他们能够在项目式学习中积极思考、大胆实践、协同合作、凸显风采,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建设者和接班人,把自己的梦想和中国梦紧密结合,为祖国的建设和发展贡献力量。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人才是未来世界各国核心竞争力所在。树立科学观念、创新科学思维、开展探究实践、培养态度责任,义务教育阶段的科学教育至关重要,它是未来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建设教育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基础,是释放创意、抒发个性、激活自我意识的重要途径。时值 “学校品牌建设攻坚年”,省二人将不负初心与热爱,大力推进精品课程建设,着力培养学生适应未来发展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为引导他们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
撰稿:孙明新、马天放 摄影:李天鹏 图片:李东函 编辑:谢绍霞 审核:孙成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