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速递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要闻速递

“潜能生”班开课时争议一片 一年后叫好声声

发布时间:2004-10-09

      在学生自愿的基础上,把年级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集中起来,单独组班,开展“潜能教育”———2002年年底和2003年年初,本报曾以《“潜能生”班在争议中开课》、《家长支持“潜能生”班继续办下去》为题,报道了吉林省第二实验学校尝试分层次教学的情况。随后,包括中央电视台在内的众多媒体相继给予报道。但从各方态度看,当时人们对于学校的做法更多的是质疑,专家们则表示要“以观后效”。  如今,一年半时间过去了,在刚刚结束的2004年的中考中,该校“潜能生”班的28名学生,在年级的排名均有提高,进步最快的,排名提前了122名,最后一名,自身成绩也提高了100多分。校长宋戈表示,成绩之外,“潜能生”教育最大的成功,在于重新塑造了这些曾经被认为是“差生”的孩子,使他们拥有了健康的心态。  ——编者  毕业离校前的最后一次班会,吉林省第二实验学校“潜能生”班的全体学生,簇拥着班主任老师魏国珍哭成一团。乐曲《烛光里的妈妈》优美的旋律在教室里静静流淌,孩子们脸上挂满留恋,身后黑板上的几个大字代表着他们此时此刻的心情:“谢谢您,老师!”  该班28名学生,初二时,成绩均排在全年级300名之后,是所谓的“差生”。2002年12月,学校为帮助成绩差的学生尽快进步,成立了“潜能生”班,由学生自愿参加,并自主选择心目中最出色的老师前去任教。班级开课之初,自愿报名入班的学生只有7个。  “一些家长怀疑,学校这样做是想让成绩差的学生放任自流;还有人认为,‘差生’单独组班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客观上会起到负面作用。各方声音虽褒贬不一,但更多的还是怀疑。”看着手中2004年的中考成绩单,一年多来饱尝压力的宋戈校长露出欣慰的笑容———28名学生全部参加了中考,总成绩达到500分以上的有5人,400分以上的有8人,而这些学生在初二期中考试时,大多数成绩不过二三百分。  “进入‘潜能生’班之前,这些学生在原来班级中基本上处于被忽略、被遗忘的位置。在课堂上,由于跟不上教学进度,他们很多内容听不懂;课后,97%的学生经常不完成作业或者抄袭作业;仅有14%的学生能‘偶尔温习功课’。可见,学习基本上处于放任自流的状态。”主管教学的副校长杨军说。  对此,“潜能生”班采取了“以旧代新,小步子、低起点”的授课策略,一方面,给学生创造一个平等、友爱、和谐的学习环境;另一方面,让学生勇于接受自己的学习现状,并通过各种方式让学生乐于学习,重建自信。  别看“潜能生”班的人数仅是其他班级的一半,但学生各科成绩的差异很大。由8名校级骨干组成的教师队伍,经常开会研究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加强与家长的沟通,想办法满足每个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据此因材施教。在“潜能生”班,“先问、后教、再补”是老师们通常的教学流程,学生哪儿不会,就从哪儿讲起,一堂课的进度比其他班级慢,但可以保证学生当堂消化理解。课后,再有针对性地进行个别指导。  “由于总是处在各自班级的末位,在他们过去的学习经历中,没有体验过成功的喜悦,心中总是挫败感很强,而这种情绪是,‘潜能生’,转化的一大障碍。所以,我们特别注意为孩子们创造能够取得成功的情境与机会。比如,课堂提问设计一些相对浅显的问题,鼓励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对他们的进步给予及时表扬,等等。”班主任魏国珍告诉记者,对成功喜悦的体验,帮助学生们树立起了积极的自我概念,课堂上发言的学生明显增多,并且开始主动围着老师问问题,而不像过去那样躲着老师。  “我真庆幸我来到了七班(‘潜能生’班)。到这儿后,我懂得了许多,知道了什么是关怀,什么是辛苦。这个班的老师就像家教一样,一对一地辅导我,我听课也从来没有听得这么透彻过。”今年中考在全校排名中提升了69名的小杨说,来自老师的关爱,使曾经感觉受到冷遇的她,恢复了学习的兴趣,对自己又有了信心。  中考物理科目的考试刚结束时,小文一走出考场,就抱着魏国珍老师大哭。人们都吓了一跳,以为这个考生一定是考砸了。没想到,小文哽咽着说出的第一句话是:“谢谢老师,考得特别好!”成绩公布后,满分70分的物理卷,小文得了66分。她的总成绩达到了538分,全校排名155,与她初二期中考试的成绩相比,提升了122名。  2004年的中考成绩表明,“潜能生”班每个学生的成绩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平均分、优秀率、及格率均创下了建班以来的最高水平。成绩固然令人欣喜,但校长宋戈却说:“如果问‘潜能生’班最大的教育成果是什么?我认为,不是有几名学生得了高分,几名学生考入了一类、二类高中,而是重新塑造了他们健康的心态,让他们学会了做人。”  “潜能生”们在原来班级时,由于成绩落后,自卑感较强,性格相对内向、封闭,不愿与别人交流,不愿参加校内活动,有的甚至自暴自弃,成为班级的“捣蛋大王”。到了“潜能生”班以后,学生们最大的感受是“人际关系平等,没有压抑感,老师特别亲切”,因此心态开始慢慢转变。  “其实,很多‘潜能生’都有自己的特长,但因成绩不好,这些长处被掩盖了。让孩子们找回开朗、乐观与自信是至关重要的。为此,我们精心设计了才艺展示班会,让每一个孩子认识到人的智能是多元的,学会客观评价自己,恢复对生活的热爱。”魏国珍老师说,“潜能生”班把“积极心态的教育”渗透到了每一天的每一个教育教学环节。  在原班级,当班干部、评优秀生、入团之类的事,似乎与“潜能生”不沾边,这些学生也不关心这些。但在“潜能生”班,情况就大不一样了。选班干部的时候,每个学生都抢着上台演讲。当选为生活委员的小林感慨说:“在原来的班,能当个小组长,对我来说,都是梦想。”学校也给出特殊政策,支持“潜能生”班。学校评优、发展团员,给其他班级多少名额,就给“潜能生”班多少名额,15名学生在“潜能生”班入了团,毕业前,还有3名同学被评为优秀毕业生。  一位姓刘的家长致信学校,向“潜能生”班的所有老师“表示最崇高的敬意与衷心的感谢”。他说:“老师对学生们一视同仁,无论成绩如何,在老师心目中,他们都是优秀的。来自老师的各种鼓励,使女儿对自己产生了信心,认为自己并不比别人差,上进心、自理自律能力和学习主动性都有所增强,这种积极心态将会让女儿终生受益。”  “七班(‘潜能生’班)教会我什么是勇气,什么是奋斗。在生命的征程中,是老师为我点亮了指示灯,让我有了理想的方向。”在毕业告别班会上,小佳泪水涟涟。小琳也充满深情地说:“感谢全体老师为我们付出心血,感谢学校给我们这样一个来之不易的机会。我们会不断努力,在将来的路上,用成绩回报爱我们的每一个人。”  “原来,这28个孩子都是灰色的,现在,都是灿烂的。在毕业班告别班会上,我们看到了一个充满理想、充满自信、积极向上的群体。”副校长黄保国说。“潜能生”班的实验,让大家更充分地体验到了“没有教育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施教的老师”。  “基础教育应该是‘面向全体学生’的,但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偏爱少数优等生,歧视‘潜能生’一直成为一些老师的教育‘惯性’。”校长宋戈表示,虽然“潜能生教育”要花费很大的教育成本,但只有特别关注和切实帮助“潜能生”,才能真正实现优质教育的均衡发展。宋戈校长告诉记者,下学期,学校虽然不一定再设立“潜能生”班,但对“潜能生”教育其他形式的探索还将持续下去。

                                                                           2004年08月03日11:38:20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彭冰